电极糊硬断是指用于矿热炉(如铁合金炉、电石炉等)的自焙电极,在焙烧过程中由于强度不足,在受到机械力或热应力作用时发生横向断裂的现象。简单来说,就是电极还没有被充分烧硬,强度不够,承受不了自身的重量或外力的作用,从而“折断”了。
为了更好地理解,
我们可以把自焙电极的焙烧过程想象成“烤面包”:
电极糊相当于生面团,焙烧过程相当于把面团放进烤箱烘烤。焙烧好的电极相当于烤好的硬面包。硬断就相当于面团还没烤硬、中间还是软的时候,你就把它拎起来,结果它从中间软的地方断掉了。
硬断的本质是电极的烧结速度跟不上消耗速度,导致电极下部的“生料”段(未烧结实的部分)过长、过软。具体原因包括:
挥发分含量不当:挥发分含量过高,焙烧时会产生大量气体,使电极内部形成多孔、疏松的结构,强度降低。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。
粘结剂(沥青)用量或质量不佳:粘结剂太少或质量差,会导致烧结后的电极骨架不牢固,强度差。
骨料配比不合理:固体骨料(无烟煤、焦炭)的粒度配比不佳,会影响烧结后的密实度和强度。
2.艺操作不当:
焙烧速度过慢:如果下放电极过快,或者炉温过低,
电极糊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热量来完成充分的焙烧过程,导致“夹生”。
电极糊添加制度不合理:一次性加入过多
电极糊,会导致糊柱过高,压力增大,使下部的软糊被挤出,或者使烧结带上移,破坏正常的烧结梯度。
停电、停炉频繁:频繁的开停机导致电极经历反复的升温-降温循环,产生巨大的热应力,容易在强度较弱的部位开裂。
电极工作端过长:电极在炉内的工作部分太长,其自身的重量大大增加,对上部尚未完全烧结的部分形成巨大的拉力。
电极壳问题:电极壳变形、锈蚀严重或焊接质量差,其“模子”和骨架作用减弱,无法有效约束和支撑内部的软糊。
预防硬断是关键,主要措施有:
1.严格控制
电极糊质量:选择挥发分含量合适、粘结剂性能好、骨料配比科学的优质
电极糊。
2.根据炉况合理控制电极的下放速度和频次。
3.保持稳定的炉温和电力制度,避免频繁停开机。
4.遵循“少加、勤加”的原则添加
电极糊,保持合适的糊柱高度。
5.加强
设备维护:定期检查电极壳,确保其圆整、无锈蚀、焊接牢固。
6.监控与预警:密切关注电极的烧结情况,如发现电极发软、下滑等异常,及时调整工艺
总之,
电极糊硬断是矿热炉自焙电极因焙烧不良、强度不足而发生的横向断裂事故。其核心原因是电极的烧结速度落后于消耗速度。通过把好
电极糊原料关、优化操作工艺、加强
设备管理,可以有效地预防这一严重生产事故的发生。